癌癥,近年來發(fā)病率大大增加,且年輕化趨勢明顯。到目前為止,人們仍然“談癌色變”,往往一旦看到癌字就會令人聞之色變。
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這幾個名詞:原位癌、微浸潤癌、浸潤癌。同樣都寫著癌,這些名詞代表了什么意義?有什么區(qū)別?
通俗來講,原位癌是指癌細胞局限在黏膜上皮層或皮膚表皮層內,沒有突破基底膜,沒有侵犯/浸潤周圍組織,不會擴散,不會轉移,因此危害較小,基本沒有癥狀表現或癥狀不明顯。
此時從分期上講,可以將原位癌列為“0”期,甚至嚴格意義上講,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癌癥。其治療一般也較為簡單,通常是直接切除,不需要做化療,可以完全治愈,而且病人痛苦少,花費也少,一般醫(yī)?梢灾苯痈采w。
目前仍然保留原位癌之稱的已經不多了。為了避免患者及家屬看到原位癌的“癌”字出現恐懼,臨床上越來越少出現原位癌的診斷了,而是把原位癌改稱為上皮內瘤變。大部分的器官腫瘤都不再以原位癌為診斷。
癌癥之所以可怕,是因為會發(fā)生轉移,轉移后很難完全控制。微浸潤癌,從字面意義上理解,它比原位癌更進一步,局部間質有浸潤,但浸潤灶很小。
當原位癌繼續(xù)生長,突破基底膜,侵犯細胞間質,但突破的范圍小于五毫米,此時叫做微浸潤癌。微浸潤癌接觸血管的概率相對還是較低的,或者雖然侵犯到血管,但是由于“實力不濟”,往往還不足以造成特別大的影響。所以微浸潤癌的治療方法仍然是盡早的手術干預,術后往往也不需要放化療,只要切除得干凈,術后5年生存率幾乎100%。
當癌癥發(fā)展到浸潤癌階段,破壞力就很大了。
微浸潤癌進一步發(fā)展,對周圍的浸潤超過了5mm,且有了相對豐富的血管的供應,這時候不但腫瘤會迅速增長,體積逐漸增大,還有可能發(fā)生遠處轉移。
此時,手術切除就不能達到100%的治愈率了,往往術后需要配合進行放化療。同時根據癌細胞轉移擴散的程度不同,病人的治療難度也會有明顯不同。相對于原位癌和微浸潤癌患者,此時病人的預后相對較差。
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解釋三者的區(qū)別。好比是一根新鮮的香蕉,健康狀態(tài)下從皮到里完全沒有任何病變和斑點。
原位癌,就好比香蕉皮上開始長了斑點,但這個斑點只局限在香蕉皮上,沒有浸潤擴散到果肉。此時,只要把香蕉皮剝了,我們還是可以放心、安全地食用,質地和口感上也不會有太大變化,還是會很香甜。
微浸潤癌,此時病變的斑點開始侵犯到果肉了。但所幸浸潤的區(qū)域還很小,程度也不深。此時把香蕉皮剝了,把病變的小部分果肉割掉,我們也還是可以大快朵頤,剩余的大部分香蕉果肉口感上也不會有明顯變化。
浸潤癌,好比此時香蕉果肉上病變累及的區(qū)域已經很大,波及的程度也很深了。如果我們想要吃香蕉,可能需要切除掉很多的果肉才能下口,甚至剩下的果肉雖然肉眼上看不見變化,但口感上已經有所改變,不再鮮美。
癌癥的病情程度不同,病人的預后也會大不相同。一般來說,發(fā)現越早,越容易治療,預后也會越好。處變不驚,正確應對才是正道。
實際上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已把腫瘤定位慢性病,隨診醫(yī)學治療技術的發(fā)展,部分兒童腫瘤70%以上,成人腫瘤一半以上可以治愈及控制。因此“談癌色變”的觀念要轉變,觀念很重要,因為觀念決定對于后續(xù)治療的態(tài)度。
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:963558